既拥有个健康可爱的宝宝,也能在产后魅力依旧,应该是每个产后女性的梦想。众多周知,坐月子是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分水岭,如何正确地调理好月子期间的饮食,不仅关系到照顾宝宝需要的体力与营养,更关系到女性身体的产后恢复。但是很多女性容易被传统月子的护理方法所迷惑,其实,传统坐月子的护理方法并不是完全科学,一些坐月子的科学知识女性朋友应该了解。
坐月子护理5大误区
1、产后24小时后开奶
一些地区有产后24小时后才开始给新生儿喂奶的习惯,认为开奶早不好。事实却是开奶越早越好。这是因为婴儿吸吮乳头可以促进乳腺分泌乳汁,又有利于子宫收缩,使子宫早日复归;同时,新生儿又能及早得到营养丰富的初乳,可谓“一举三得”。
2、门窗紧闭,包头防风
不少人都以为产妇怕风,因而将房屋门窗紧闭,床头挂帘,产妇则包裹住头部,严防风袭。实际上。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或空气混浊,均易使产妇、婴儿患呼吸道感染疾病。若夏日门窗紧闭,空气得不到流通,还会引起产妇中暑。
3、越晚下床越好
不少人以为产妇体质虚弱,需要补养,便让其长期静卧,饭菜都端到床上吃。事实上这种做法弊多利少。因为产后较长时间不起床活动,容易使本来就处于高凝状态下的产妇产生下肢静脉血栓。同时,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组织缺乏锻炼,会托不住子宫、直肠和膀胱,容易引起子宫脱垂、直肠或膀胱膨出。产后及早下床活动,不仅有利于下肢血流增快和恶露排出,也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,早日恢复原有的收缩力,从而保护子宫、直肠和膀胱等器官。一般来说,产后24小时就可在床上靠着坐起来,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。
4、不能洗头、洗澡
产妇分娩时要出大汗,产后也常出汗,加上恶露不断排出和乳汁分泌,身体比一般人更不清洁,此时,病原体更易侵入。因此,产后更应该讲究个人卫生,常洗头,常洗澡。但要注意,应采用淋浴,不宜洗盆浴。
5、不能刷牙
产妇应比一般人更注意口腔卫生。因产妇进餐次数多,食物残渣存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的几率也随之增多,而口腔感染也正是导致产褥感染的因素之一。因此,产后应该每天早、晚各刷1次牙,每次进餐后都要漱口。
“坐月子”得按照传统来?
老人们常常会说“你不好好坐月子,别看现在没事,以后就知道厉害了”,这让很多产妇不敢不从,生怕落下什么“月子病”。月子期中产妇会被要求不能洗澡、洗头,不能吹风、出门、不能吃生冷食物、不能下床运动、即使炎热的夏天也要穿厚厚的棉衣等等,导致产妇身体不适。现在提倡科学合理地坐月子,毕竟生活条件再不断地改善,我们绝不应该因为迷信而“坐月子”,把自己搞得一团糟。
科学合理“坐月子”的10条建议
1、适宜的室内环境。产妇和宝宝的居室要安静、整洁、光线充足、温度与湿度适中,有较好的通风。夏日温度高时,要注意降温防中暑,冬天气候寒冷时,要注意保暖防凉。
2、保持安静。产妇与宝宝休息时,卧室要保持安静,避免噪音,以免突然的响声,引起婴儿不自主的反射动作。
3、保持空气流通。产妇“坐月子”期间最忌讳空气不流通。比如门窗紧闭、裹头扎腿,导致室内空气混浊,容易让产妇及婴儿患病。冬天可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,每次半小时左右,避免过堂风、直流风,或者开窗通风时,产妇和婴儿可以到另一个房间。
坐月子不等于卧床一月。产后第一天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剖宫产的产妇在24小时候就可以起床做轻微的活动,这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,促进肠道蠕动,使大小便通畅。
衣着干净舒适。产后产妇新陈代谢旺盛,汗多恶露多,乳汁常溢出沾染衣物,容易引起细菌繁殖,引发多种感染,因此产妇的衣物要勤洗勤换,太阳下晾晒杀菌,以防疾病。
正常刷牙。月子里也要健康刷牙、漱口。产后牙龈娇嫩,建议用软毛质地的牙刷,避免冷水刺激,应用温水刷牙、漱口。动作要轻柔,避免损伤牙龈。
正常洗头。月子里适当的洗头和梳头对身体有好处。洗头水温适宜,在37℃左右,洗完后及时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,避免被凉气吹。头发未干之前,不能立刻入睡,会导致湿邪入侵袭导致头疼、颈部不适。
正常洗澡。产后24小时后可以擦拭身体局部。产后1周可以淋浴。避免坐浴。控制好合理的水温,调整好浴室内的温度,把握好洗澡时间,可不太长,10分钟左右为宜。注意未愈合的会阴及腹部伤口处不要沾水。
饮食适度。饮食可以少量多餐,食物干稀搭配,荤素搭配,清淡为宜。
保持愉悦心情。产后身体内分泌激素变化较大,容易影响产妇情绪,应注意保持开朗情绪,避免烦心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