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身免疫在正常情况下,动物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,但由于某些原因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时,则称为自身免疫。
自身免疫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,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1.免疫耐受的丢失
对特异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状态称免疫耐受。通常机体对自身抗原是耐受的,下列情况可导致失耐受:
2.免疫反应调节异常
TH细胞和T抑制细胞(TS)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,当Ts细胞功能过低或TH细胞功能过度时,则可有多量自身抗体形成。已知在NZB/WF1小鼠中随着鼠龄的增长Ts细胞明显减少,由于Ts细胞功能的过早降低,出现过量自身抗体,诱发与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类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3.遗传因素
自身免疫病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,下列事实可说明这一情况:①很多自身免疫病如SLE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均具有家族史。②有些自身免疫病与HLA抗原表达的类型有联系,例如人类强直性脊柱炎与HLA-B27关系密切,已有报道将HLA-B27基因转至大鼠,转基因大鼠即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。
4.病毒因素
症状:
⑴病人血清中常可检出高滴度自身抗体。
⑵出现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病理变化,病变部位主要是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。
⑶大多数原因不明,可能与遗传、感染、药物及环境等因素有关。
⑷病程一般较长,多为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出现。
⑸一般女性多于男性。
⑹可进行动物复制。
检查:
酶联免疫吸附实验(ELISA)
免疫荧光法----自身抗体诊断的标准技术(IFA)
免疫印迹法(Immunoblot assay)(westerblot)
目前国内医院普遍采用的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:
◆ 间接荧光免疫法(IFA)
◆ 免疫印记法:该法简单快速。是美国、中国等国际上众多国家卫生机构的最终确认方法。但起制备烦琐、成本相对较高
◆ 免疫印记斑点纸条法:方便快速,定性方法
◆ 酶联免疫法
治疗原则:
一.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感染
二.使用免疫抑制剂
三.抗炎疗法
四.细胞因子治疗调节
五.特异性抗体治疗
六.口服自身抗原—耐受